每一個努力工作的人,除了很好的體現出自我價值的同時,還可以獲得和自己的能力相對應的薪資報酬。當然了,在迎接一份全新的工作的同時,相應的薪資問題是需要注意的,有關薪資真相是越早知道越好,性質作為大家求職的直接動力,一直都備受關注,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。
薪資結構是什么意思
現實當中,一些朋友總覺得自己的工資比說好的要低,薪資結構實際上就是指你的總工資收入的構成,它主要包括固定工資、績效工資、年終獎、公司分紅、五險一金、各類補貼、節日福利等,因此,當HR需要了解你原來的薪資時,一定是以上所有的總和,建議報年收入。
通常情況下,常見的公司薪資結構有以下幾種:
固定工資
固定工資是每個月必須拿到的工資,只要你沒有遲到早退等異常考勤,這個基數是固定的,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上有沒有寫明你每月工資多少,年收入=固定工資*12+年終獎。
固定工資+績效工資
這種是最為常見的薪資結構,通常是73開頭或者64開,除去你固定工資外,還有一部分是績效工資,兩者總和為月收入。比如HR可能會在薪資談判時告訴你,你月薪8000,這8000里面有可能是5000固定+3000績效。但是,需要注意的和績效掛鉤的3000工資是直接和你的考核成績掛鉤的,這部分的浮動有可能很大,一些不良公司會在績效上鉆空子,故意讓員工拿不滿績效收入。還有公司平時只發放固定工資,年終才將績效工資以年終獎的形式發放,不少人入職前美滋滋,入職后才發現怎么和說好的完全不一樣,因此,拿offer的時候千萬不要害羞,問清楚到底怎么算很關鍵。
十三薪
企業每年年底雙薪,多發一個月薪水作為年終獎的福利之一發放給員工,有13薪制度的公司會直接寫在合同當中,同理,14薪、15薪,在12個月薪水之外多出的薪水作為年終獎。
通常,我們在面試前會看職位給出的薪酬范圍,比如8000到10000,那么,10000的薪資通常是很難拿到的,除非你表現的非常優秀,這種時候,期望薪資一定要結合對方的薪酬范圍來看。
(原文出自廣東省技能人才網)